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7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教育   26918篇
科学研究   1966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2260篇
综合类   2281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3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572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880篇
  2013年   1957篇
  2012年   2405篇
  2011年   2661篇
  2010年   2080篇
  2009年   1922篇
  2008年   2262篇
  2007年   2914篇
  2006年   2769篇
  2005年   2528篇
  2004年   2168篇
  2003年   1885篇
  2002年   1533篇
  2001年   1266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重点在客观教育公平,对主观教育公平则关注较少。主观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在客观教育公平状况逐渐改善基础上,应获得更多关注。基于CGSS2005和CGSS2015数据的logit模型结果发现,城乡、地区和民族三个宏观结构变量均显著影响教育机会公平感。但与客观公平状况不一致的是,在2015年,相对于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和少数民族居民来说,在客观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城市居民、东部地区居民和汉族居民的教育机会公平感更低。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教育机会公平感总体下降,教育机会公平感城乡差异没有显著变化,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变化显著。其中,东部地区民众的教育机会公平感大幅下降,中东部地区差异逐步扩大;汉族和少数民族教育机会公平感变化幅度相近,但变化方向相反,表现为汉族教育机会公平感下降明显,而少数民族则同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2.
辛弃疾是两宋流传词作最多的词人,其词格律精严。在流传下来的629首辛词中,?鹧鸪天?词有63首,占辛词总量的十分之一,是辛词各词调存词数量之冠。辛弃疾的?鹧鸪天?词创作,具有创作时间较为集中且处于该调繁盛期、创作题材广泛且在同题材创作中成就突出、情感总体平和冲淡但在词调情感张力范围内有所变化等特色,这些特色对词人用调和读者深入理解辛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唐宋词真迹今天已很少见,古籍文献特别是唐宋文献对唐宋词真迹的记载,可视为是唐宋词真迹保存的一种方式。文献记载的唐宋词真迹,在校勘、还原、鉴赏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李煜?临江仙?词的创作场景,黄庭坚?念奴娇?词“爱听临风笛”之“笛”、?西江月?词“杯行到手莫留残”之“莫留残”,秦观?踏莎行?词“杜鹃声里斜阳暮”之“斜阳暮”等。词人词作真迹记载,不仅可以据之考察词作初创之面貌,还可以考察词人笔迹,了解其书法水平,并进一步考察词人人品、情趣。  相似文献   
104.
在信息化向数字化迈进的时代背景下,梳理典型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及产业变革态势,挖掘数字化变革对人才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最新需求。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及高职院校持续扩招等政策措施指引下,探索高职院校勇担新使命,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的新理念与新方法,以期输送高素质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5.
汪芳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121-124
针对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问题,分析基于全球胜任力的教学现状,根据教学实际问题,提出基于全球胜任力的教学目标,设计了C语言全英文课程在线教学体系。从全球胜任力的4个维度出发,介绍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06.
Since it was first recognized in bacteria and archaea as a mechanism for innate viral immunity in the early 2010 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 has rapidly been developed into a robust, multifunctional genome editing tool with many uses.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the initial CRISPR/Cas-based system,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advanced to facilitate a multitude of different functions. These include development as a base editor, prime editor, epigenetic editor, and CRISPR interference(CRISPRi) and CRISPR activator(CRISPRa) gene regulators.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chromatin and RNA targeting and imaging. Its applications have proved revolutionary across numerous biological fields, especially in biomedical and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 As a diagnostic tool, CRISPR has been developed to aid the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of both human and plant diseases, and has even been applied during the curren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pandemic. CRISPR/Cas is also being trialed as a new form of gene therapy for treating various human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s, and has aided drug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agricultural breeding, precise targeting of biological pathways via CRISPR/Cas has been key to regulating molecular biosynthesis and allowing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starch, oil, and other functional components for crop improvement. Adding to this, CRISPR/Cas has been shown capable of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both plant toler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overall crop yield via the targeting of various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gene regulators. Looking to the future,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CRISPR/Cas delivery systems and limiting off-target activity are two major challenges for wider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in-depth overview of current CRISPR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echnology,rec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07.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它缘起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衍生于上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思政试点改革探索,推广于教育部的“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方案,深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已形成不少专业课探索性成果。尽快破解占高职院校总课时近三分之一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难题,是补齐当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短板,助推大思政协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8.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思政教学需要围绕西部地区区域特色,民族文化差异,产业结构等特点,发挥意识形态导向作用,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对此,如何培养学生关心西部发展,进而能够发挥技能优势建设西部,是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文章将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深化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政策融入思政教学各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孙俊 《科教导刊》2021,(2):108-110
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提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多路径实施.  相似文献   
110.
道德负熵是对道德系统演化产生有序性、确定性、能量有效性等进化状态或趋向的量度。道德负熵系统是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熵的辩证思想构建的复杂系统,是体现道德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道德负熵系统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念、原则或规范控制道德系统与环境及其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系统组织塑造、价值信息运作、因果关系协同等结构与功能,不断克服熵增。深入探究道德负熵系统对道德系统与环境的进化影响,能够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